•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潮新闻:浙江省委书记三周调研6所高校,透露什么关键信号?
【发布日期: 2024-05-01】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高等教育建设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最近三周,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调研了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音乐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6所在杭省属高校,覆盖面之广,频率之高,可谓罕见。

让外界特别关注的是,省委书记为何调研这些高校?此次调研传递出什么关键信号?

实际上,这并非易炼红首次密集调研省属高校。2023年5月6日,他就对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省属高校科创平台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同日举行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座谈会上,他指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重中之重,是浙江相对而言的短板弱项,一定要见行动,有新突破、大提升,更加自觉扛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浙江担当。他还强调,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学科优势、实验室的平台优势、企业的市场活水优势,一体推动前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为创新深化按下“加速键”。

如此看来,浙江省委书记两次密集调研高校的背后意味并不相同。相比浙工大、杭电、浙理工等已被省里确定实行“一校一策”的高水平大学,易炼红此次调研的6所高校多数并非头部省属高校,甚至看似有些冷门。不仅是外界,甚至不少已任教多年的老师听到省委书记要来自己的学校调研,都有些意外。“毕竟我们学校在几十所省属高校里并不起眼,没想到省委书记也如此重视。”一位高校老师向潮新闻记者感慨。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新一轮密集调研高校背后,透露的正是浙江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和推动高等教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传递出的期待也不言而喻。

按照《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浙江要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力争6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提出大力实施“双一流196工程”,又召开“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近期,省里已开始对12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实行“一校一策”,12个登峰学科也已完成遴选。

“浙江高等教育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既要扬长也要补短,才能整体推动高教强省的建设。”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数量最为庞大的省属高校必然是浙江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中的发力点。易书记此次调研的6所高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办学特色很鲜明。为非头部省属高校找到各自的优势赛道,能为浙江高等教育的“突围战”提供更多突破口。

潮新闻记者梳理易炼红调研时的报道也发现,他非常关注各个高校的“三支队伍”和学科建设情况——

在浙江农林大学,易炼红指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高校既是“重点对象”也是“重要阵地”,要建好用好重大科创平台,让各类人才充分释放潜能、尽情施展才华,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希望实验室科研人员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大突破大成果。

在浙江音乐学院,易炼红指出,浙江音乐学院有底蕴、有实力、有潜力,要锚定一流、对标最好,在特色学科建设、高端人才引育、科研成果打造、艺术创作实践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提升,以培育国际音乐界顶尖人才一流人才的实绩实效检验办学质量的成色成效,争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排头兵、示范者。

在浙江传媒学院,易炼红希望,该校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充分挖掘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史料时代价值,形成更丰硕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精准把握传媒发展新趋势新特点,以优势学科建设带动学科建设全面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力一流人才培养,教育引导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储备、拓展实践经验,朝着建设高水平传媒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助推传媒事业和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在密集调研之外,省委省政府推动浙江高等教育建设的大动作同样不断。例如,4月17日,浙江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在杭州签署支持建设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协议,高质量推动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名校”建设。4月29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结合推进实施“双一流196工程”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推动中国美术学院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担当,纵深推进办学理念、育人方式、教育模式、评价机制改革,加快强化一流的人才引育能力、文脉传承能力、服务发展能力、校园治理能力,打造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

“种种信号都表明,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汇聚,超常规培育优质资源,突出分类办学凝练特色正在成为浙江加速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特色路径。”该业内人士说,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交汇点,将在浙江释放出更多动能。

转载自:潮新闻:2024.5.1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